武术里的亳州

提起亳州,人们会想到它是“三朝古都”、“世界药都”,抑或“圣贤故里”。很多人不知道,亳州也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并且早在31年前就与河南登封、河北沧州、山东郓城等城市一起被国家体委评为首批武术之乡,并在其中名列前茅。

武术里的亳州

习练内家拳的人常说“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句口诀深刻概括了武术与中医的关系。武术的起源受《易经》的深刻影响,而其理论则直接脱胎于中医学。武术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法宝,不管哪类拳法,时常练习皆可血脉流通、强身健体,从而“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我们熟悉的内家拳便起源于道家方士。亳州作为“世界药都”自古便是中医繁盛之地,又是道家思想发源地,且在古代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彪悍,这一切都为武术的繁盛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因此这里自古便武风昌盛,名家辈出,诞生了很多名震武林的拳法。

武术里的亳州

拳法雏形“五禽戏”

象形拳是众多武术套路中起源最早的拳法之一,说是拳法鼻祖也不为过,以通过模仿动物或人的某些动作而形成自己的拳法套路,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体现。汉末时,“神医”华佗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又结合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创编了流传到现在的健身气功“五禽戏”。

五禽戏虽为健身气功,但却是流传于世最早的套路功法,后世又相继衍生出了最早的拳法“象形拳”。与五禽戏的动作互为表里的中医阴阳五行,也是众多武术拳法的理论基础,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中国的道教便将五禽戏作为日常修为的一部分,并将其称为仙术。在崇尚道教的宋代,诗词中便有“五禽习戏探仙术”的描述。而中国古代的武术家更是将五禽戏视为一种内功的修炼方法,五禽戏能流传至今正是一代代的武术家薪火相传的结果,并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拳法,如被称为中国武学宝库的“游氏武学”,其拳法基础便是五禽戏。后世的许多模仿动物的武术动作,其雏形自然便可追溯至五禽戏了,因此五禽戏也是中国武术拳法套路的雏形。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金庸的名著《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在冰火岛评点各派武学时便是从华佗创编“五禽之戏”始。因此五禽戏虽为健身气功,却对中国武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里的亳州

道门武宗“心意六合八法拳”

如果说在武术界真有《九阴真经》,那便非“心意六合八法拳”莫属了。

心意六合八法拳其创编者为北宋时期的亳州人陈抟。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道学家。是继老子、庄子之后亳州出生的另一位道家圣贤。陈抟在其内丹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内功拳法,开创了内家拳的先河,而心意六合八法拳就是其中之一。心意六合八法拳又被称为“水拳”,该拳内涵丰富,功法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以步法为转移,以轻柔为变化,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是中央国术馆必修拳法之一,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仔细推来,黄裳是一位道家方士,在朝廷中管理道藏典籍,从中悟出武学之道,终成一代武学宗师,其后隐居创编的《九阴真经》在小说中可谓武林至宝。这其中似乎又有着陈抟的影子,陈抟遍读道藏,且晚年隐居华山,打坐练功,创编了影响后世武学的“心意六合八法拳”。

值得一提的是,陈抟有一再传弟子,名曰张三丰,张三丰正是在陈抟所传太极图、太极阴阳说的基础上,悟出武学之道,创编了名震天下的“太极拳”。

武术里的亳州

止戈为武“晰扬掌”

中国人自古爱好和平,“武”者,止与戈的合体,意味平息战乱,止戈为武,而“武术”正是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在亳州有这么一路拳法,其产生的背景完美诠释了“武”的含义,它便是国家级非遗“晰扬掌”。

晰扬掌又叫棋式功,由亳州清真寺伊玛目沙阿訇为了宣传伊斯兰教门创编的“清真古兰健身术”发展而来。相传当年刘福通在亳州与回族民众发生矛盾,为避免杀戮,在朱元璋的调解下,双方决定在棋盘上对阵。只见沙阿訇运内功于抓棋子的手指之上,他棋法稳健,步步威逼,获得了棋局的胜利,同时也化解了这一场矛盾,后来这对阵的棋局被演化成拳法,被称为棋式功。这路拳法的出现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止戈为武”的民族精神,长期传承于亳州地区的穆斯林群众,并诞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话说在清康熙年间,亳州曾出了一位武进士,名叫颜光旿,是晰扬掌在清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曾做过康熙皇帝御前侍卫,在第四次南巡中与魏东亭等一起为康熙护驾,因表现不俗,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嘉奖。康熙朝末年,在澎湖列岛地区盘踞着九百多人的海匪,其中有两百多人是日本浪人,号称“东洋武士队”,武艺高强,拿着倭刀在台澎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军曾派出大批部队前去征剿,付出惨重代价而后无果。颜光旿到任后详细研究,决定用晰扬掌中的双手带与之对阵,组建亳州营大刀队专门克制倭刀。临阵前发号施令“倭寇不可留”,亳州营弟兄群情激奋个个奋勇争先,杀得东洋武士队狼狈逃窜,一举扫灭台澎地区的匪患。

武术里的亳州

内家拳精粹“形意拳”

形意拳是起源于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一套内家拳拳法。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练形意桩功时要做到内外结合的练功心法。其产生背景与陈抟老祖密切相关,其拳法中的拳与道和思想便来自于道家中的内丹功法,而内丹功法理论的提出者便是陈抟。形意拳在清末民初,因姜桂题在亳州为其毅军选拔培养人才而传入亳州,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亳州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有谭继林、韩长泰、张耀武等人。

谭继林被时人称作“谭大侠”,生前好行侠仗义,功夫之强名震淮北,曾为毅军武术教官。民国初年石家庄地区土匪猖獗,其中有一匪首外号“五里牛”,此人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政府多次清剿皆未成功,最后不得已向毅军求援。一次经探子探报他正在一青楼消遣。为避免打草惊蛇,谭继林带领手下七八名山东大汉身着便衣前去缉拿。一路追击,最终将“五里牛”围困在一角落里,因空间狭小,七八名山东大汉轮番前去缉拿,结果均被击退。因“五里牛”在土匪中威望甚高,为了更好的招降其他匪首,毅军下令务必将其活捉,最终无奈只好让谭继林出手。谭继林因身材矮小,来到“五里牛”面前并未引起他的警觉,在对他劝降时趁其不备运用形意拳中的“崩拳”,发动寸劲一拳打在“五里牛”的右胳膊上,一时之间骨断筋折,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谭继林不仅擅长形意拳,还擅长太极拳、八卦掌等道家武术。起源于亳州的华佗五禽戏也是经其传承,其正是华佗五禽戏第56代传人。后谭继林收一弟子,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一代宗师董文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意拳早已融入到了亳州的武林之中,与亳州武术水乳交融。

武术里的亳州

自华佗创编五禽之戏有了拳法的雏形,后陈抟老祖创六合八法开内家拳先河,又有为平息纷争止戈为武而诞生的晰扬掌,形意拳、查拳等,都在这里与本地武术水乳交融。千百年来亳州人民传承着、发扬着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塑造了一个个像巾帼英雄花木兰、刘金定,抗击外敌的高琼、马玉坤,反抗清军的张乐行等绝世名将,就连“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幼时在亳州生活,也深受影响,终成一代名将。

时至今日亳州人尚武精神依然不绝,各类拳术在这里汇集。在今年的“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谯城代表队在全国一百多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武术里的亳州,自强不息的中华!

亳药花海吴封

亚洲卫视报道

声明:亚洲卫视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内地

首届“华佗武术节”活动于8月12—13日在亳州华佗百草园景区圆满举行

2023-8-22 10:15:34

内地

甘肃省第三届自行车长征赛联赛(瓜州站)于8月27日圆满收官

2023-8-29 14:09: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