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中西汇通医社、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等承办的“第五届中西医汇通学术研讨会”将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传承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术思想,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强,国医大师张大宁,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春泉等出席并致辞,国医大师张伯礼作线上视频致辞,首届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担任此次大会主席。400余名中医同道相聚一堂,共飨学术盛宴,并通过亚洲卫视向全球157个国家同步直播,浏览量近1500万人次。


大会主席 首届全国名中医 陈宝贵教授
天津市卫健委于春泉副主任在欢迎辞中表示,近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张锡纯的“衷中参西”思想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宝贵财富,陈宝贵教授作为该流派第三代传人,重建中西汇通医社,建立“脑病从神论治”体系,将中医的思维与西医的技术相结合,为中西结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代表中西医结合学会在讲话中强调,此次会议不仅是对张锡纯先生学术思想的缅怀与传承,更是对当今中西医融合发展前景的探索。希望广大中西医工作者坚守中医思维、胸怀文化自信,同时吸收现代医学技术,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国医大师张大宁认为,中医疗效是中医存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医“证”的本质内涵,以确保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更好地为广大百姓提供健康服务。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王国强主任指出,张锡纯所倡导的“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至今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要坚持以中医精髓为关键,促进优势互补;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推动科研创新;坚持以培养人才为首要,筑牢发展之基;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根本,坚定开放包容,推动中西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相互欣赏,不断开辟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本次汇集了中医药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包括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省市级名中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学术分享内容涵盖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典学术传承、中药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等多个核心方向,堪称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中医药学术盛宴。
岐黄学者郭义教授:讲授《衷中参西,杂合以治 ——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体会》,聚焦针灸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实践,现场教授“手指操”,融合中医理念与西医视角,探讨 “杂合以治”“五通理论” 的临床应用思路。

岐黄学者张军平教授:分享《中西汇通干预冠心病的传承与创新》,提出“血-脉-心-神”一体观对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既梳理传统学术传承脉络,又提出创新研究方向。

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贵民:阐释《生命的中医药思考》,将道德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联系起来,以荆防颗粒科学研究为切入点,对 “生命” 概念进行深度解读,阐释了传统认知与现代生命科学关系。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以《张锡纯先生学术特点》为题展开深度分享,其精彩论述将整场学术报告推向高潮。陈教授指出张锡纯是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体系的开创者,是中国新医学体系的奠基人。传承张锡纯的学术思想,传承张锡纯先生的学术精髓,是实现中医经典与当代临床深度融合的关键道路。


国际学者参会合影


大会主持人风采
此外,河北省名中医刘建主任与大家分享《张锡纯辨治喘证特色撷要》,聚焦张锡纯对 “喘证” 的辨证思路与治疗经验;山东省名中医祝敬燕主任解读了《从临床医案谈恶性疾病的中西汇通》分析中西医在恶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与实践路径;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药饮片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以亮阐释了《中药现代化传承发展》,围绕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平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联合体组织主任马鲁锋畅谈了《数字化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阐述数字化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青年名中医崔俊波主任聚焦了《调和营卫、调畅五脏治疗自汗的应用体会》,基于中医 “营卫理论”“五脏相关理论”,分享自汗病症的辨证经验;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韩金凤主任解读了《脉理新诠:黄张二氏脉学承启录》,探讨了“黄元御脉学”与 “张锡纯脉学”的相互促进与发展;甘肃省名中医胡江东主任纵谈了《中西汇通学派的诞生与弘扬》,梳理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路径;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姜利国主任分享了《从 “五脏”“七情” 论治不寐经验》,基于中医“五脏”“七情”理论,为不寐病的诊疗提供临床参考;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胡小刚主任讲授了《张锡纯先生中西医结合思维对后世临床的指导》,深入剖析了张锡纯 “中西医结合” 思维特点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天津中医药大学郭茂娟教授分享了《基于 ZBP1 介导的泛凋亡探讨人参皂苷 Re 减轻 MIRI 的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活性成分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机制;天津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张美英副主委传承了《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梳理陈宝贵教授在临床中的组方用药特色;天津中医药大学赵少莉博士进行科研报告《从张锡纯 “一味薯蓣饮” 谈中西医汇通与科研》,以“一味薯蓣饮” 为核心,探讨经典方剂的现代研究思路与转化路径。



大会主席陈宝贵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祝贺大会举办圆满成功,并向现场的每一位领导、专家学者、医学同仁、参会媒体,以及为研讨会顺利举办付出辛劳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陈宝贵教授发人深省的再一次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总书记在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中西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张锡纯是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体系的开创者,是中国新医学体系的奠基人。“衷中参西”学术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延续着祖国中医药文化的根脉。让我们以此为契机,传承先辈智慧,树立中医自信,着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把“衷中参西”的精神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为中医药振兴和全人类健康福祉,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